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生活观察网资讯正文

湖南出强者近代100年人才大爆炸

2019-12-27 18:10:50  阅读:2070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郑子龙0371

湖南岳麓书院来了新掌门人,叫袁名曜。袁名曜是本省宁村夫,嘉庆六年(1801)进士,11年后获聘任岳麓书院山长。

一就任,门人就请袁名曜题写书院大门联。袁名曜说,我出个上联,你们对出来便是大门联。

“惟楚有材!”他说。

咱们都在用力想。这时,湖南贡生张中阶进来了,咱们告知他有这么回事。听完,张中阶应声对曰:

“于斯为盛!”

哇,张中阶这个对法很高阶。袁名曜出的上联典出《左传》,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《论语》,都很有文明,意思也很夸姣,先把湖南人狠狠夸了一下,再把岳麓书院往死里夸。

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,这副全国出名的门联至今仍是岳麓书院的门面担任,谁都能够到现场仰视一番。

前史上有许多事,说起来很玄。

在这副门联呈现之前的漫长的两三千年时刻里,湖南人才不只不盛,还惨淡得很。那个时分,袁名曜的朋友、湖南安化人陶澍在国史馆参与编纂《嘉庆一统志》,一边编书,一边慨叹,说我现在正在修改儒林、文苑列传,湖南除王夫之之外,“得入者寥寥”。家园前史名人不争气,搞得陶澍很没体面。

可是,在这幅门联呈现后的50年内,湖南人开端冒头,且一发不行收拾。一直到新我国建立之初,整整100年里(大约1850—1950年),湖南人才济济,权势之重,功业之盛,影响之深,全国无出其右。

用大师冯友兰的话说,湖南是我国近现代前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区域之一,不只如此,湖南出的人才还都是大才,是“经纶治世之才”。

湖南人,究竟是怎样在近现代完结人才逆袭的?

1

陶澍慨叹湖南前史上没人,戳到了湖南人的痛点。后来,他的湖南老乡、湘潭人毛润之也说:

“元明历清,长夜漫漫,所得的仅仅至痛极惨……四千年前史中,湖南人未尝伸过腰,吐过气。”

相同慨叹湖南人在漫长的前史长河中,没有长进。

胡适的朋友丁文江,民国时期曾对“二十四史”列传中的人物进行原籍考订,计算出有籍可考的人物共5780多名,归于湖南籍的只要50多名,占比不到1%。比起雄霸前五位的省份——河南(912人)、河北(619人)、浙江(528人)、陕西(505人)、江苏(505人),湖南的人才前史简直不忍目睹。

湖南自古不出人才,其实也不能怪湖南人,要怪只能怪地舆环境。“地舆决定论”在交通越不发达的年代,越能建立。

湖南地处内陆,不靠长江文明中心区,更远离黄河文明中心区,连运河文明的末班车也没搭上。这个当地三面环山,一面临湖,全省构成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。自古便有“四塞之国”之称,因此民性顽强,习尚不开。

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,从前这样点评湖南的地舆气氛:

“重山迭岭,滩河峻激,而舟车不易为交通;顽石赭土,地质刚坚,而民性多流于顽强。以故习尚锢塞,常不为华夏人文所沾被。”

北面通途长江,东西南三面崇山峻岭,这便是湖南。

也便是说,很长时刻内,湖南人根本便是游离在华夏文明之外。无论是贵族庇荫,抑或科举取士,哪一种人才选取形式,都轮不到又远又穷又落后的湖南冒头。

2

湖南无人才,怎样办?

总得有人来带头。

哀痛的陶澍站了出来。

他是按下湖南近代人才迸发按钮的榜首人,尽管影响不及曾国藩,可是,他影响了曾国藩(这一点很重要)

陶澍是安化人,历任安徽、江苏巡抚,官至两江总督。他终身大力提倡实学,以为“有实学,斯有实施,斯有有用”,建议“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”,着重读经的意图是为了经世济时,为实际所用。

在他周围,联合着一拨湖南籍人才。他自己则是嘉道年间湘系经世派的首领,带头大哥。

陶澍,近代湖南人才榜首人。

长沙人贺长龄,在江苏布政使任上辅佐陶澍推广变革,掌管编订《皇朝经世文编》,下一任云贵总督。《皇朝经世文编》是经世派的“圣经”,推进晚清士人从务虚向务实的方向开展。

在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的第二年,嘉庆十八年(1813),书院来了个学生。

这名学生是邵阳人,之前参与县试、府试,都考取了头名,出路看好。他在岳麓书院待的时刻很短,但这段年月影响了他一辈子。

他便是后来编出《海国图志》,建议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魏源。魏源曾被陶澍、贺长龄延聘为幕僚,并代贺长龄修改《皇朝经世文编》,可见,他的思维能抢先同年代人几个身位,是由于有经世派学风打底。

湖南这一拨人才,还有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,曾提督湖北学政,晚年任长沙城南书院山长;

贺长龄的女婿、长沙人劳崇光,曾任广东巡抚、云贵总督等职;

陶澍的老友、善化人(现属长沙)唐鉴,理学大师,曾署理两江总督;

陶澍的幕僚、湘阴人李星沅,官至云贵总督、两江总督兼河道总督……

这拨人,是近代以来湖南人才鼓起的先声。

陶澍对湖南的含义很大很大,由于他影响下的湘系经世派人才群给湖南留下了两件“法宝”。这两件“法宝”在尔后湖南每次人才迸发中,均发挥了适当重要的效果:

一件“法宝”便是,陶澍他们倡议的经世致用之学,影响所及,“三湘学人,诵习成风,士皆有经世之志”。

直白点说,这种学风影响下的湖南人,读书一般,但实践能力强,动起手来就能改造社会,改动国家。曾国藩、谭嗣同、毛润之等不一起期的湖南人才代表,都是经世致用思维的信仰者与践行者。

另一件“法宝”则是,用实践告知湖南人一个真理:湖南人要走出去才干有长进。陶澍他们的首要活动,根本都不在湖南省内,而在省外。窝在省内,视界受限,空间狭窄,是没什么大出路的。

湖南人要吸纳更新自己的常识体系,有必要到京津、江浙等经济文明发达区域去,比方魏源中举后在江浙一带任职,较多触摸了外国文明,这才有了他那些警醒世人的前进建议。另一方面,湖南人要影响全国,在国家层面有话事权、话语权,也必定要走出去才行。太平天国时期,湘军成批走出湖南,造就了湖南人在帝国军政体系无可代替的位置。

毛润之年岁很小的时分,就懂得这个道理。他抄改了一首诗明志:

“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埋骨何必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”

3

湘村夫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。他榜首次会试落第后,特意转道金陵,去参见长辈陶澍。他对陶澍极端敬服,曾仔细研读过陶澍全集。

这套《陶文毅公全集》,是益阳人胡林翼送给他的。

胡林翼是陶澍亲选的女婿,陶澍一度把他带在身边着力培育。在湘军高级将领中,关于曾国藩来说,要论根由最深、私交最厚、协助最大的,没有人能超越胡林翼了。

湘阴人左宗棠,和胡林翼同一年进京赶考。胡考上了进士,左一败涂地。不过,他竭力向老丈人引荐左宗棠,这样,左宗棠得以与陶澍相识。

陶澍年长左宗棠33岁,但他相同很赏识这名后辈,确定左宗棠将来必成气候。所以,陶、左两人从忘年之交,开展到结成儿女亲家。

这样,在鸦片战役迸发前夜,环绕在陶澍身边,近代湖南真实含义上的人才迸发式集体——湘军的主将,现已完结了集合。

曾国藩简直重塑了湖南人的国民性。

道光二十四年(1844),举人身世的新宁人江忠源,经过湘阴人郭嵩焘的介绍,认识了在京城翰林院作业的曾国藩。曾国藩此刻现已中了进士。

离别时,曾国藩出门目送江忠源,紧接着回头对郭嵩焘说:此人“必立功名于全国,然当以节义死”。其时人听了都很惊讶,不知道曾教师说得准禁绝。

这一晃,就过了七年。整个帝国,没有人想到一帮来自广西的造反者,终究吞噬了帝国半壁河山。其时,曾任河南巡抚的李僡跟咸丰皇帝陈述说,他在河南怀庆战役期间,亲眼看到黑龙江旗军见了太平军撒腿就跑。

清政府的主力部队八旗、绿营都不顶用,抢救帝国危亡,只能靠新力量。新力量是什么?其时人心里也没谱。

这时分,江忠源在老家现已募了一批新宁勇,搞团练,战斗力不赖。丁忧在籍的曾国藩所以恳求清政府赞同他在湖南处理团练。开始的战士来历,正是曾的老家湘乡和江的老家新宁,这便是湘军的雏形。

咸丰三年十二月(1854年1月),现已官至安徽巡抚的江忠源,眼看着庐州城被太平军攻破,投水自杀,应验了十年前曾国藩对他的预言。

一年后,湘军在湖口、九江被太平军虐得溃不成军,曾国藩气得投水自杀。不过,他的命比江忠源硬,被部下救起来了。

郭嵩焘说,曾国藩之所以预言到江忠源的结局,不是由于他相人相得准,朴实由于两人是同类人,都是湖南人,都有适当剧烈的性情。

大难不死,遂有起色。在与太平军剧烈对立的十年中,湘军的权势如日中天。因军功而获推荐上位的湖南人,成为晚清各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人。

整个晚清70年,一共有375名总督、巡抚。这些封疆大吏,八旗占了97人,占比超越1/4,这是清政府的控制根基,极其坚定。除此之外,诞生封疆大吏最多的省份,便是湖南了。

湖南以40名封疆大吏,高居各省榜首,占全国的10.67%。有句话说“中兴将相,什九湖湘”,确非虚言。

在湖南省内,湘乡县特别刺眼,一个县就产生了9名督抚,比大大都省份一个省的督抚还多。湘乡是曾国藩的老家,湘军用人,喜爱用同村夫,所谓“同县之人,易于合心”(曾国藩语)

还有一点有必要指出,这一时期(包含后来的民国时期也不破例),湖南人才大迸发的主体在湘军军功,也便是在武力层面,跟文明层面联系不大。这从晚清湖南的进士人数,能够看得很清楚。

晚清全国考中进士的人数大约7900人,按省份区分,浙江、江苏、山东名列前三,湖南考中313人,人数大约仅为浙江的一半,排到了第14位,只比人才存在感适当弱的广西多了十几人。

咱们来小结一下,湘武士才集体首要有以下几个特色:

榜首,曾国藩是公认的首领,位置无可撼动。

第二,地域适当会集,首要会集在湘乡、长沙、宁乡、湘阴、新宁等区域。

第三,高官居多,都是凭仗军功提升帝国封疆大吏。

4

湘军集团的鼓起,对湖南的含义怎样描述都不为过。最重要的一点,是改动了湖南曩昔那种“未尝一为轻重于全局”的情况。

湘军鼓起之前,在两三千年的前史中,湖南在我国的版图中存在感极弱,可有可无。但湘军鼓起之后,整个湖南对我国价值立马跃升了好几个层次。

长沙人杨毓麟说:

“咸同从前,我湖南人碌碌无所轻重于全国,亦几不知有所谓关于全国之职责。知有所谓关于全国之职责者,当自洪杨之难(即太平天国运动)始。

湘军将才的发迹,适应了“乱世出英豪”的需求。杨毓麟的话,绝非溢美、自诩之辞。

顺带说一句,1911年,杨毓麟在英国听闻黄花岗起义失利,赴利物浦海滨,蹈海自杀,死在了民国前夜。湖南人那种卓厉敢死的特性,非常激烈地表露出来。

杨毓麟,蹈海自杀的湖南人。

湘军走出湖南,使得湖湘子弟满全国,一起也标明国家不行一日无湖南

一个最显着的改变,是湖南人心态和心气的改变。

陶澍当年慨叹湖南无人时,那种胸闷气短,到了谭嗣同、蔡锷、杨度这群人这儿,是难以领会的。这时,湖南人的心态和心气完全变了,骨子里有一股傲视全国的傲气,有一种解救我国的任务。

邵阳人蔡锷从前提出“湖南民族主义”的设想,即湖南自立以对内带领我国走向现代化,对外反抗外国侵略者。

湘潭人杨度的话,知名度更高:

“凭兹百战英豪气,先救湖南后我国……若道中华国果亡,除非湖南人尽死。”

这种地域自傲,是其他省份的人所无法企及的。

尽管湘军后来式微了,但湖南这个人才库,仍然连绵不断走出一流的人物。紧接着湘武士才群,就先后涌现出两拨湖南人才:

一是光绪年间,以谭嗣同、唐才常、熊希龄为代表的湖南维新志士。他们是全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左翼激进派,在湖南建书院、办报刊、设学会、倡办近代工矿企业,使湖南成为“全国最富奋发向上的一省”

二是辛亥革命时期,以黄兴、宋教仁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。他们是同盟会的中心,屡次装备起义的组织者、领导者。湖南是武昌起义后的首应之省,湖南人又是反袁护国战役的首要发起者和领导人。

5

一直到民国时期,湘军集团对湖南人才密度和人才结构的影响,还在持续。

湖南民众自古以来习惯于农耕,较少外出经商和参军。但湘军鼓起后,许多普通家庭凭仗军功兴旺发达,因此,不只一些无业游民乐于习武参军,便是许多农人也纷繁放下犁耙,走出田园,拿起刀枪,走上战场。

杨度说,咸同之际,湘军打败,湘人幸运之心因此大盛,呈现了人人乐于参军的景象:

“农民释耒只操戈,独子辞亲去流血。父死无尸儿更往,弟魂无返兄逾烈……只今国内水陆军,无营无队无湘人。独从我国四民外,结此武士社会群。”

从此,湖南人和戎行结下了不解之缘,有“无湘不成军”的谚语,湖南人才也多为军事人才。

黄埔军校办在广州,但它的前期毕业生中,不是广东人最多,而是湖南人最多。

蒋介石当年北伐一致全国的国民革命军中,高级将领也是湖南人最多。

在全国范围内,跟湖南构成最大反差或最互补联系的省份,是江苏。江苏在文教科技范畴,全国遥遥抢先,但在军事范畴,却跌入谷底。尚文与尚武,两种民性的差异,刚好代表了我国的南北极。

湘潭人毛润之年青的时分,对晚清湖南籍中兴名臣敬服得五体投地,不只敬服一个,是敬服三个:

他亲口说过,近代人物里边,他最敬服曾国藩。这个咱们都知道。

左宗棠,其实他也敬服,怎样个敬服法?左宗棠写过一对联子自况,上联是“身无半亩,心忧全国”。毛润之的朋友,则这样描述毛:身无半文,心忧全国。呵呵,如有雷同,纯属崇拜。

至于胡林翼,则敬服到了为之改名的境地。“润之”这个姓名,与胡林翼的号(润芝)严峻撞车。

可见,湘军对湖南的影响,不只深远漫长,并且构成了巨人影响巨人、一流人物影响一流人物的格式。

曾国藩之后,湖南总能出大角色,绝非偶尔。近一百多年来,湖南人的国民性,至少有一半是曾国藩影响和刻画出来的。他们的较真、干劲、不畏死、崇尚武力等性情,都是曾国藩的“遗产”。

1955—1965年期间,我国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大将帅1614名。湖南尽管排第三,落后于江西、湖北,可是其开国将帅的“含金量”是最高的。

湖南有204名开国将帅,其间元帅3名、大将6名、大将19名、中将45名、少将131名。就全国占比来看,湖南籍元帅占了将近1/3,大将超越一半,大将占1/3,中将占1/4。中将以大将帅人数,湖南肯定全国榜首。这些湘籍将帅首要散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鸿沟的平江、浏阳、茶陵、醴陵区域一带。

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斗争,可是也要考虑前史的进程。一个省也是如此,湖南人近代以来完结人才终极逆袭,正是靠这两点。

湖南人特性坚韧,确定一个方针,就会死磕究竟,有一种不信邪的骡子脾气。青年毛润之的名言“与天斗争,其乐无穷;与地斗争,其乐无穷;与人斗争,其乐无穷”,最能阐明问题。

有句话叫“湘运之兴,从湘军起”。湖南“省运”利市,真应该好好感谢曾国藩,以及影响了曾国藩的陶澍,还有被曾国藩影响的毛润之。

从大前史层面看,正是他们改写了湖南,也改写了我国的前史。

参考文献:陈旭麓等编著:《我国近代前史词典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2年王继平:《晚清湖南史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,2004年王奇生:《我国近代人物的地舆散布》,《近代史研讨》,1996年第2期陶用舒:《论湖南人才的地舆环境》,《湖南城市学院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3年第1期何丽君:《晚清(1840—1912)政治首领区域散布研讨》,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06年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猜您喜欢